當水泥與適量的水調和時,開始形成的是一種可塑性的漿體,具有可加工性。隨著時間的推移,漿體逐漸失去了可塑性,變成不能流動的緊密的狀態,此后漿體的強度逐漸增加,直到最后能變成具有相當強度的石狀固體。如果水泥摻有集合料如砂、石子等,水泥就會把它們膠結在一起,變成堅固的整體,也就是混凝土,這整個過程就是水泥的凝結和硬化。
擴展資料
原理:
按結晶理論認為水泥熟料礦物水化以后生成的晶體物質相互交錯,聚結在一起從而使整個物料凝結并硬化。按膠體理論認為水化后生成大量的膠體物質,這些膠體物質由于外部干燥失水,或由于內部未水化顆粒的繼續水化,于是產生“內吸作用”而失水,從而使膠體硬化。
水泥水化初期生成了許多膠體大小范圍的晶體如CSH(B)和一些大的晶體如Ca(OH)2包裹在水泥顆粒表面,它們這些細小的固相質點靠極弱的物理引力使彼此在接觸點處粘結起來,而連成一空間網狀結構,叫做凝聚結構。由于這種結構是靠較弱的引力在接觸點進行無秩序的連結在一起而形成的,所以結構的強度很低而有明顯的可塑性。
以后隨著水化的繼續進行,水泥顆粒表面不大穩定的包裹層開始破壞而水化反應加速,從飽和的溶液中就析出新的、更穩定的水化物晶體,這些晶體不斷長大,依靠多種引力使彼此粘結在一起形成緊密的結構,叫做結晶結構。這種結構比凝聚結構的強度大得多。水泥漿體就是這樣獲得強度而硬化的。隨后,水化繼續進行,從溶液中析出新的晶體和水化硅酸鈣凝膠不斷充滿在結構的空間中,水泥漿體的強度也不斷得到增長。
說聲謝謝,感謝回答者的無私幫助